果小菁
果小菁的旅程,是在京剧舞台上的一次次精彩亮相,也是在汽车驾驶座上的一次次心灵探索。双重轨迹之下,或迷茫、或笃定,有掌声亦有非议。不同经历,让她学会了倾听内心的声音。这份独行并非孤立无援,而是与路上遇到的每一个风景、每一份人情味产生了深刻的连接。回望来时路,不仅是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,更是在思考如何将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生活相结合,赋予其新的生命力。
果小菁
胭脂粉黛,夜色轰鸣
或许在旁人看来,“新锐京剧演员”这个身份加持下的果小菁,必然是一个传统且带点儿文艺范儿的姑娘。但实际上她的独立、不羁和个性,早在孩童时期就得到了彰显。七岁那年避暑山庄偶遇的一场京剧演出,让果小菁一头扎进传统戏曲的深潭。八岁独闯戏校的自由和果敢,背后却是数不清多少个日夜的坚持和隐忍。当同龄人还在父母膝下撒娇时,这个抱着枕头想家的女孩,正在日复一日地锤锻舞台功底。“既然选了这条路,你就不能后悔。”不善言辞的父亲用短短一句话,就和果小菁达成了能改变她一生的约定。
果小菁
清晨六点半的毯子功,深夜镜前不灭的顶灯,是果小菁的日常。成为优秀的京剧演员都是要浸着汗水的,也浸着现代年轻人难以想象的孤独。这种难以排解的愁绪,最终在方向盘上找到了出口。每每忙到仿佛全世界只剩自己时,果小菁就会把身和心交给汽车。她习惯在演出结束后钻进驾驶座,将《四郎探母》的余韵带到三环路的夜色之中。
“开车时我习惯听流行乐,特别是节奏感强的旋律,太解压了。”贾斯汀·比伯、黄老板、周杰伦……当那些闲散且富有激情的电子节拍灌入耳膜时,反而和脑海中的婉转戏腔达成了奇妙共振。油门到底时的推背感一涌上来,自己也有了一种穆桂英附体般的激昂心绪。
果小菁
某种程度上来讲,果小菁就是活在二十一世纪的飒爽女将。在世人习惯于给A0级新能源小车贴上“女性用车”的标签时,她的钟爱之物反而是那些风格激烈的纯血统跑车,比如AMG GT50。或许舞台上的高光演出讲究按部就班,但握住方向盘的果小菁,则渴望在道路中央迸发出内心深处的自由。此时此刻的跑车,就像是她的化身。凌厉风刀上的翻滚气流,恰似未卸的戏妆在暮色里徐徐洇开。
果小菁
马力咆哮处,戏韵正青春
我们常说,人生的三重真谛是——见天地,见众生,见自己。和其他同龄人一样,果小菁也有一颗走出去的心。
因为经常出差,也有机会可以让她去体验发现更多城市之间的不同之处。到达当地之后果小菁更愿意租一辆自己喜欢的车,在午后或夜幕降临时分去“压马路”,感受城市里最真实的烟火气。在这个过程中看看斑斓霓虹,人间百色,唱一段早就刻进大脑皮层的旋律。此时此刻,公路就成了移动的戏台。
果小菁
对明天进行规划时,汽车也深度参与到了果小菁的未来人生之中。她目前最想做的事情,是自驾去一趟西藏。不同于那些追求心灵涤荡、精神富足的苦旅玩家,她的理由仅仅是“听很多人说进藏风景很美”。除此之外,她还很喜欢改装车文化,深信改装后的座驾才真正属于自己。“如果有机会,我还打算去现场看一次F1比赛。”眼功了得的果小菁在聊到这些时,眸子里又闪出了另一种光。
果小菁
当果小菁用Z世代的方式解构传统,她切实证明了先锋与守正从来不是悖论。直播间里,耐心地跟大家解答着唱念作打的问题;午夜时分,摇下的车窗里传来了《凤还巢》的唱段。在京剧与公路交织的人生剧场里,这个不算安分的传承者,正把二百多年的京剧程式唱成流动的风景。
果小菁
Q&A:
八岁就独自去天津求学,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?
果小菁:在尚是幼年时独自离家异地求学,这对8岁的自己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。既没有独立面对生活的经验,也无法预判离家时思乡之苦的程度。 长时间独自在外学习对家人的思念在12岁达到顶峰,而导致一度想要放弃学艺。 但是,在求学之初,父亲与我就约法三章。他无条件支持我,我也要为自己认准的这条路坚持到底,不能轻言放弃。
果小菁
花枪抛接、京剧彩妆之类的创意短视频,都是谁的想法?
果小菁:从早期个人工作室的单打独斗,处处要自己想创意突破创新,到后期更多小伙伴的加入,可以一起“脑暴”更多想法, 我们一直在成长。
果小菁
平时排演压力大时,你是更倾向于开车去兜风,还是坐在副驾驶上放空?
果小菁:虽然我对开车没什么瘾,但只要体力还行,还是倾向于自己开。我非常喜欢自驾,对我来说,开车就是开心。
果小菁
聊聊自驾的事儿吧。
果小菁:我觉得开车的乐趣,重在体验感。比如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,我会选择租一台车,开出去随心所欲地兜兜风。开个两三天,你对这座城市的熟悉程度就接近本地人了。
果小菁
如果邀请您参与设计一款“京剧联名款”新能源汽车,您会注入哪些舞台艺术灵感?比如车身色彩是否会采用点翠头面的渐变工艺?
果小菁:现在确实有很多追求国风的车型,但大部分的京剧标签都太过直接了。如果让我来操刀,可能会把这个标签延展一下,放大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。或者说,弱化它的具体特征,更注重若有似无的体验感。
策划:天择 / 文字:肖通 / 摄影:钱俊 / 妆发:影子 / 特别鸣谢:涛子